退耕背后,一场水与土的生态博弈

添加时间:2016-06-06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杨永侠

隔岸相望,密云水库北岸的大片土地已经完成退耕清理。

密云水库核心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已拆除完毕。

北京市水务局密云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密云水库库中岛耕地退出情况。

核心提示:一直以来,水资源短缺一直困扰着北京。坐落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的密云水库,是首都北京最大,也是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地。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真正的尽头,南水进京后,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水库周边138~155米高程范围内,10万亩曾用于耕作的土地逐步退耕清理,一场水与土的生态博弈就此展开。

每天清晨6点多,家住北京市密云区密云水库北岸不老屯镇的陈向伟都会和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往水库方向走去。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前他是去打理自己的20几亩玉米地,但现在却只能在那片耕地之外,隔着2米多高的封闭围网远远地看着。“等着南边进京的水到了水库,库区北边这片土地就要被淹没了。现在每天过来看看,算是给自己留一点念想吧。”他双手紧紧地扣住了围网,留恋地说:“在这里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地,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朝夕相处有了感情,现在交出去了,真是舍不得啊。”陈向伟眼圈红红地说。随着南水北调来水调蓄任务的日益临近,为防止农业生产生活对水体造成污染,从2014年起至今,密云水库155米高程(指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以下的10.33万亩耕地已陆续完成了退耕清理。和陈向伟一家相类似,这里10个镇69个村1.65万户居民的生活,就像水库里慢慢充盈上涨的水,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保水退耕早有先例  

从北京市密云区向北13公里,即可到达密云水库。它位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面积180平方公里,库容4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是首都北京最大且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供应地。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真正的尽头。南水进京后,通过大宁调压池、西四环暗涵进入团城湖调节池,再通过城区供水环路进入千家万户;而富余的来水,从团城湖一路向北,将沿京密引水渠向密云水库反向输水,回补水源。据北京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杨进怀介绍,南水北调后,密云水库将承担来水调蓄任务,水库库容预计在未来将由现在的11亿立方米回升到26亿立方米左右,平均运行水位将由目前的137米上升到148米左右。为保护好密云水库这一盆净水,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库区155米高程以下退耕禁种,10万亩土地全部清退;库区155米高程范围内海拔高于155米的库中岛全部退出,实施自然生态修复;实施155米高程范围内土地确权办证工作;加大对水库移民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密云水库水源安全,也避免水位上涨淹没耕地给农民造成损失。其实,自密云水库1958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这已经是58年来密云人民的再次退耕。资料显示,为保证密云水库顺利完成建设,当时库区155米高程以下的57个村庄9763户共计4.75万余人,在1959年6月前就已全部迁出,涉及的155米高程以下耕地、移民村队占用库外接受地村队的耕地以及移民建房的建设用地共计将近30万亩。北京市水务局密云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员明达向记者出示了1958年公布实施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的规定》,上面明确记载了征地补偿等政策。“根据当年的政策要求,已经按照每亩55元的标准进行了征地补偿,这笔钱在1961年9月~10月进行了集中发放。”员明达介绍说,“因此,从那时起,密云水库155米高程以下的土地就已经成为国有土地了,它的使用、管理权归北京市水务局密云水库管理处所有。”后来,随着水库水位的不断下降,部分土地也逐渐露出了水面,这部分肥沃的土壤成了周边农民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大片大片的土地又被他们利用起来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来。

“押宝地”里的生态博弈

对于陈向伟来说,这本该是他最忙碌的时节,除草、施肥,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往年的这个时候,三四月份播下的玉米种子,这会儿都应该拔节喽。”他在围网外的空地上坐了下来,和记者闲聊起来。

“说实话,我们也知道这一片是‘押宝地’,能种一年是一年,全凭运气。赶上光景儿好了,我们就赚了;要是赶上了水位上升,把庄稼地淹了,我们也只好自认倒霉。”陈向伟说道。

事实上,库区155米高程以下的土地虽然为密云水库管理处管理、使用的国有土地,但为了切实解决水库周边农民的生活困难,2005年4月,北京市水务局与当时的密云县政府(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撤销密云县,设立密云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保护水源、解决困难”的原则,决定放开密云水库消落区的土地,允许周边农民在土地裸露期间严格按照水源保护要求有序种植。

“密云县政府当时还出台了《密云水库消落区土地种植实施办法》,以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管理。”据员明达介绍,该《办法》提出在150米~155米高程之间的消落区土地裸露期间允许有序种植,并明确水库消落区土地使用者只有种植权,没有所有权。

在土地种植权的分配问题上,该《办法》强调,居住在密云水库周边并在水库150~155米高程之间有消落区土地的村(队、组),按享有消落区土地种植权的人员范围均分到户、到人,不允许大户承包。同时规定,水库消落区土地种植前,农户要与所在村或生产队签订《密云水库消落区土地种植合同书》,每年一签;乡镇政府发包的,由土地承租者与乡镇政府签订该合同书,每年一签。

“当时,密云县政府在水库消落区耕作问题上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密云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要求该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种植,并要严格执行‘七不准’的耕作要求,即不准机械翻耕,严格执行保护性耕作;不准施用化肥;不准使用化学农药;不准建筑设施;不准栽植林木;不准用水库水灌溉;不准放养牲畜。这些措施,既是对消落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对水库水资源的保护。

但此后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完美。其实就连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农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农业种植生产行为,还是或多或少地对库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少部分农民违规进行耕作和放牧,使得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沙化、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更造成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随雨水流入密云水库,严重威胁着这盆“净水”的安全。

一场“刷缸”行动

5月26日,记者通过重重把守的三道封闭管理站,进入水库核心保护区一探究竟。

“为了加强对库区水资源和这片土地的保护,我们在已有的7个封闭站的基础上又增建了3处,同时,近期还将完成398公里的库区围网,实现全封闭管理,解决入库观光游玩、畜禽入库觅食等污染水土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密云水库管理处水政科科长梁勇说道。

到达核心保护区后,记者一路步行直抵水库岸边。放眼望去,水墨苍山、柔美静湖,山遥水阔、宁静空明的一汪清池近在咫尺。从水库南隔水岸向北岸望去,一大片裸露土地上已经没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对面那一片就是原先村民作为‘押宝地’种植的庄稼地,现在已经完全清退出来了。”据梁勇介绍,配合南水进京水位回升,密云水库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工程。“这种工作我们叫做‘刷缸’,目的就是通过土地流转腾退农地、禁止规模化养殖、规范污水处理、种植绿植等方式建设水库库滨带,保证‘水缸’的干净。”

据了解,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向密云水库输水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密云水库的环境保护工作,2014年4月份,北京市水务局和当时的密云县政府就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密云水库高程155米以下土地为国有用地,使用、管理权归北京市水务局密云水库管理处,并强调任何集体、单位或个人不得在155米高程以下从事粮食种植、林果栽培等生产经营行为。

“关于在库区155米范围内停止耕种,我们也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员明达解释道:“除了相关政策依据外,从2015年开始,江水已经进入水库,如若继续耕种,水位上涨会淹没已经种植的庄稼,给农民造成损失,同时也不利于保障水质安全。因此,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当时密云县政府在2005年下发的《密云水库消落区土地种植实施办法》也就相应的废止了,所签订的土地承包、承租合同也要求由签订人自行解除。”

沿着库区道路而下,在快接近封闭区出口的时候,能看到一片片裸露着黄土的空地,零星分布在靠近库区岸边的路侧,这些土地面向水库、背靠青山,周围果树林木环绕,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这引起记者的注意。

“这些星罗散布的土地都是拆除违章建筑并平整土地以后留下来的,以前都是附近农民开办的农家乐。”梁勇解释道。记者爬上坡顶,从尚未清理完毕的些许残垣断壁中望去,还是能依稀看到这里昔日的繁华景象。

据梁勇介绍,从2014年起,当时的密云县政府就组织相关部门,对该区域内的违章建筑进行了依法拆除,并封闭了通往违章建筑原址的道路,彻底消除了库区一切生产经营行为。“这就为我们实施封山育林、修复自然生态打下了良好基础。”

库中岛上的生态修复

和陈向伟在水库岸边耕作的“押宝地”不同的是,密云区溪翁庄镇村民王云忠则是把“宝”都押到了库中岛上,种上了漫山遍野的山杏、核桃和板栗;和陈向伟类似的是,他承包的库中小岛上同样是一片寂静。

“你看这一大片果树,都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种上的,这是我们一家人主要的生活来源。”王云忠隔岸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果树林说,为了照看这些果树,他在小岛上还盖了几件简陋的砖瓦房,赶上农活多的时候,晚上就在岛上住下。

“让我们把这个小岛交出去,肯定舍不得啊,可是为了这一片生我养我的水库,为了这北京的水源地,我们一家也坚决服从大局,听从政府的安排。”

目前,密云水库库区共有94个岛,土地总面积1.2万余亩,过去岛上有农田,也有人家。这些库中岛共涉及农村集体土地1.09万余亩,国有土地1059亩,涉及溪翁庄、十里堡、河南寨等9个镇37个村,共有生产经营承包人130户。

如何有效解决库中岛土地清理租赁工作,实现保水与富民相统一,是摆在密云区政府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对于库中岛的清理,我们是按照‘先全岛、再半岛,先集体、再个人,先协商、再强拆’的工作方式进行的。”据员明达介绍,工作中,他们先明确了林木、基础设施、畜禽等退出补助标准,各镇再根据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具体补助额度。

截至目前,密云水库的库中岛已确权92座,面积1.1万余亩,完成任务的98%;已清理完成并移交的全岛共67个,面积7450余亩,占总面的62%;已签订合同解除协议及自拆协议的共127户,占总数的98%。

“库中岛的地籍权属我们是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密云分局的确认为准。未确认的可以自行协商确认,协商未果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密云分局确认。”员明达解释道,“对于存在权属争议的库中岛,正在按照争议处置原则全力推进清退工作,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退耕农民实现就业转型

在谈到今后的生计问题时,陈向伟和王云忠还是很乐观的。

“退耕的时候,政府每亩地都给了清理费,去年的时候,又对再高一点的地给了生态恢复补助,这笔钱也不少呢。”陈向伟说道。

为了补偿农民退耕农田的损失,当时密云县政府为农民发放了农转非移民培训补贴、水库移民口粮补贴等一系列补偿款。“其实平均到每个人,每年还能拿到3000块钱左右,这和以前种玉米挣得钱相比,还有富余呢,而且也用不着那么辛苦了。”老陈乐呵呵地说道。

据了解,为确保周边群众安居乐业以及相关水源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北京市政府专门安排了一次性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完成密云水库138~155米高程范围内10.33万亩土地全部恢复原状。

同时,从2014年起,北京市政府对水库155米高程范围内库中岛上1.2万亩农村集体所有耕地及山场,每年参照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土地流转补助标准予以合理补偿。

“在我承包的库中岛上,还有部分是在155米高程以上的,政府为了照顾我们,就把这部分地都租给了水库管理处,还和村里签了合同,村里每年还会把这笔钱以补助的形式发给我们,一直到2028年呢。”王云忠开心地说道。

“押宝地”退耕,水库封闭管理,以后农民的日子该如何过?

“退耕后土地面积少了,那就要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下工夫。”密云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区政府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鼓励和扶持库区农民发展养蜂、露地菜田、现代高效果园、果品安全生产基地等7个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产业扶持项目,并进行跟踪指导,确保农民实现增收。

“此外,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实现农转非的就业转型。”该负责人说,目前在一级保护区的村民近3.7万人,将按年龄分类,从就业角度,对劳动力进行划分。如果年轻人有学习技能需求,政府免费提供学费,并给予一定的食宿补助。现在密云区已将农机学校改为农民技术学校,有30人在这里学习叉车驾驶技能,下一步还将引导农民转型学习汽修、养蜂、种红薯、种小米等方面的技术,开设公益岗位,最大限度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生态建设上彰显担当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水和土这一对“欢喜冤家”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就北京密云水库周边的“押宝地”而言,水位下降,土地耕作;水位上涨,耕地被覆。采访中,当地农民的叹息之声时有耳闻,他们叹息的不仅是因为这里倾注了几代人的一腔热血,更是因为害怕失去耕地而对未来一片迷茫。然而,农业耕作对水库水质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且不可逆转。

密云水库是北京人民的生命之水,但因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中往往含有重金属元素、农药等有害物质,这些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流入水库,会使水质恶化,失去利用价值。此外,水库周边土壤、林地、湿地等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也会使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速物种数量的减少。保大家还是护小家?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退耕保水势在必行,以水养民功在千秋。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实现“一江清水供京津”的目标,近年来,不仅在北京,在南水北调沿线的陕西、山东等地,也都纷纷加快了退耕还水、退耕保湿的工作进程,各地均以保水质、惠民生、促转型为重点,不断打造、夯实南水北调沿线的生态环境屏障。

当然,在保住“大家”的同时,也要安置、建设好“小家”,要通过保水,争取更多的惠民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要通过保水,开发更多的公益岗位,促进农民绿岗就业;更要通过保水,合理规划空间和资源,推动农村和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库区周边各方面工作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