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学讲堂特别节目-2021科学跨年夜”郧文聚研究员演讲

添加时间:2021-01-02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高璐璐

接下来我们要掌声有请的科学家演讲人是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郧文聚。

各位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科学知识是,我们的粮食够不够吃?2020年对于全世界都是很不平凡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我们对粮食问题空前的关心。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有的国家在新冠疫情出来以后,做出不再出口大米的决定,或者不再出口粮食了。

我是从事耕地保护工作的,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不少朋友问我:“我们的粮食到底够不够吃吗?”每到这个时候我充满自豪地告诉他,我们的粮食够吃,我们的口粮绝对安全。应该说这是我们举国体制的一个伟大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的人均口粮不到200公斤,200公斤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国际的统一标准线,达到人均300公斤才是一个能够果腹的阶段。

最近几年,我国人均中国粮的占有量在470公斤左右,接近500公斤。500公斤是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相对宽裕的一条线。所以说,我们的粮食够吃是绝对的。但是距离粮食宽裕,还有点距离,还有30公斤的距离,再乘上我们14亿人,这个也很不容易。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提供主粮,比如米饭、面粉等主要粮食供给问题,还涉及到饲料粮改善膳食结构问题。

吃饱使我们感觉到很自豪。同时,由于接近人均500公斤,我们在吃好这个问题上也做得相当出色。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家庭的故事。我的女儿比较挑食,小的时候上学时给她带水果,如果带点普通的苹果,怎么去怎么带回来。但如果要给他带赣南的脐橙、库尔勒的香梨,那就有去不回了。

我的侄子现在正在读高中,很有幸能吃一些好的大米。侄子有一年到南方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到市场上去买大米,在那里非常的难受,吃好大米的习惯养成了。

那么东北大米、刚才我讲的那几个水果中间有什么一致的地方呢?现在我才知道,也就是这几年我才知道,里边的风味物质不一样。

现在我已经是爷爷了,有一个小外孙女,不到两岁,也是个小刁嘴。她吃水果的时候,用舌头尖一舔,就马上决定吃还是不吃。包括吃饭也是一样的。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人的关于粮食的问题,已经从吃不饱转向吃得有没有味道、吃的好不好?

我们中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1991年,我在英国时他们问,为什么养活中国人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当时我还不能很好的回答,今天我可以很自豪的回答,因为粮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一技术问题,而是一整套技术,是一个国家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胜利!

国家粮食安全的是一个根本的安全、安全中的安全。我有过4年的援非工作经历,在非洲帮助几内亚这个国家种水稻。我们种了3万亩水稻,当年种,当年产。四年以后我回国的时候,我得到一个宝贵的知识,粮食安全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粮食不安全了,国家可能就会走到一个比较混乱,甚至灾难的局面。

保证粮食安全,从科技角度大家想到的第一个事,就是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中国标志就是袁隆平先生创造的超级稻,连破高产记录。我也认可这一点,科技中间良种是一个关键。但粮食安全仅仅靠良种是不够的,我因为是搞耕地保护的、搞良田的,我提倡“良田、良种、良法”三良相结合。

袁隆平先生告诉我,你说得很好,但是要把良种摆到前边,应该是良种、良法、良田。他同时还告诉我,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我也很高兴,因为良田是基础,如果要没有了这个基础,种子往哪里撒呀?如果耕地不好的话,好的种子种下去以后,相应的技术也用不上去。最终可能不仅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有可能还把耕地给破坏掉。正是我们有了良田、良种、良法相结合的相配套的整体的解决方案,才确保了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科技保障。

当然,我们现在粮食已经够吃了,而且我们吃的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有味道了,但是也不能浪费。今年中央专门提出来了节约粮食的号召,让有些人又担心了,说可能粮食又不够吃了,又有人问我,我说你就把心放到肚里边,我可以告诉你一点问题也没有。今天我同样告诉大家,真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节约呢?简单也算一个账,如果说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我们14亿人下来,就是1万斤。1万斤,这很了不得。我们餐桌的浪费,使得我们粮食浪费占到了11.7%。11.7%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亿亩的高标准农田的产量,都被浪费掉了。我们只有20亿亩耕地,其中只有10亿亩高标准农田。所以一定要强调节约,节约是美德。

光盘行动成为2020年的十大热词之一。我衷心的拥护,我也是一个光盘族,那么怎么去认识粮食跟耕地之间的关系呢?应该说粮食安全耕地是根本。如果没有了耕地,粮食从哪里来?粮食生产不仅是个技术,更是一个自然生长过程。技术跟自然的生产耦合起来,才有了我们的粮食安全。

所以,要尊重大自然的造化,把耕地保护好。如果我们的耕地都集中到一个地方去了,味道可能就少了一些。各地有各地的风味,各地有各地的风味物质。保护耕地应该是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共同的责任。

最近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加强黑土地保护”成了个热词。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讲了,“加强黑土地保护”。保护黑土地、保护耕地至关重要。我告诉大家,不仅是黑土地,红土地、黄土地一样都很珍贵。

总书记还有另外一句话,叫“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也应该告诉大家,我们吃得饱了、吃得好了,我作为一个从业者,感觉到无比的自豪。但是也正因为我从事这个行业,我也知道其中存在的严峻挑战。因为我们的耕地全面的、长期的、持续的、高强度的利用。我们的黑土地在退化,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漏斗在加深,南方一些地区土壤的一些污染也存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如果耕地出了问题,耕地不清洁了,耕地不安全了,我们的粮食还能够吗?我们的粮食还有味道吗?

你看我头发也白了,快退休了。我的老师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已经走了,他们给我有一个沉甸甸的交代,要搞清楚“土宜”,就是这一方水土究竟适合生产什么样的农作物,或者种什么样的果树?北京有京西稻,就在北京的西部,那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适合发展这种优质农产品。

这都是一方水土能够出产一种名特优的农产品。实际上,老师给我交代的是希望能够做一张图,把全国的土宜图填好,填好以后将来对这样的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重点的保护。老师没有完成,我也遗憾的告诉大家,我也没完成,但是我把接力棒已经很慎重的交给了我的接班人。我希望他们能够把图填出来,“土宜填图待后生”。

我相信“十四五”期间,一定有更多的科学家关注土宜,关注粮食安全的同时,关注耕地资源的安全。关注我们中国人吃得饱,也要关注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