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基层国土资源局局长对笔者抱怨:“土地整治项目质量验收还在采用原来的土办法,虽然大多数项目最后能通过验收,但质量实际上难以保证。”笔者对此深有同感,土地整治项目的质量验收,急需现代技术装备的支持。就像家里搞装修一样,土地整治项目中有很多“隐蔽工程”,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只让施工方凭良心干活,质量很容易出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容易发现,往往在项目通过验收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比如,在灌溉与排水工程中,地埋管的安装数量如不足,就会使灌溉控制面积不达标;如地埋管施工不合格,管槽开挖深度不够,安装质量不合格,就容易导致管道冻裂或漏水。此外,如果管材不合格,还很容易导致管道系统使用寿命下降。目前对这一环节的质量检测,普遍采用的还是试水法,就是打开控制水阀,验证出水口是否有水,或者沿线是否有因水泄漏导致土地浸湿。这样做不仅费水,而且只能判断管道是否有水、是否漏水。对诸如地埋管的埋深、管径、材料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数据,只能依靠监理记录或发货单据。连看都看不到,谈何严格把关?此外,对薄表土地区覆土厚度的验收,现在一般采用铁钎插入法,以不能插入的深度作为覆土厚度,或者辅以现场开挖土壤剖面。这样做工作量巨大,而且取点数量有限,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要想得到大面积而且准确的覆土厚度等数据,难度非常大。作为民生工程,国家每年向土地整治项目投入的资金超过千亿元,其中每一分钱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如果土地整治项目区“整治之后变大样,3年回到原来样”,在通过验收后的短时间内就出现质量问题,极易引发群众不满。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部门,就有吃不了兜着走的可能。对质量的控制,国土资源部曾出台过《土地整治工程质量评定规程》。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质高效检测手段的缺乏,让规程中的一些规定成了摆设。正如这位局长所言,“不是不想查出问题,而是现实中很难做到”。从这个角度讲,尽快研制现代化技术装备,实现对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快速、准确检测,已十分必要。其实,依据现有的成熟技术,这样的装备也不难研发。据笔者所知,中国矿业大学已研制出一种车载雷达系统,能够对覆土厚度、地下管线埋深和管径进行快速检测,原理与“月兔”探测器上的探地雷达相似。专用硬件装备的缺乏,一直是土地整治的短板。现代化质量检测装备的缺乏,更让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在进行项目验收时颇感无力。期待国家加大对硬件装备的投入力度。毕竟,严格的质量评定规程,只有辅以现代高效的技术装备,其作用才会发挥出来,牢牢把住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