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实现生存空间的拓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添加时间:2018-04-09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杨永侠

中国目前面临严峻的生态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环境灾难等问题,而问题的实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是涉及到空间冲突的问题,其中隐藏的最大的问题,已经不简单是中国和美国以及中国和欧洲的问题,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生存空间冲突问题。

所有国家要共同实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生活水准,需要至少4个地球资源才能保障。然而,水、耕地、林地、矿产、空间资源在整个地球表面极为有限。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要保持高资源、高耗费的发展模式,则在全球范围内,就必须牺牲全球的其他的生态与资源,并提供物质产品需求。

中国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以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为首的资源与环境耗费型和劳动密集型消耗的生产国家。13亿中国人,30年夜以继日的高强度的生产,供养了西方国家文明。我们牺牲了资源与环境:森林被砍伐了、河流消失了、江河污染了、广袤的耕地消失了;煤炭、铁矿、石油、稀土金属等资源被快速耗竭了;中国特有的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被耗竭了,那些适应中国资源的特有物种资源甚至绝种;我们拥有的古城、古建筑、古城墙、古村落被摧毁了,摧毁了中国特有的乡村景观和文化;大量的农民工迁徙,使建立在传统乡村农民的生产方式被摧毁了,传统文化的载体消失了;建立在传统乡村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被摧毁了。

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财富是增加了,这财富反映在GDP上、美国的4万亿美元债券上,而这些财富是以纸币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以物质财富的形式存在的,更不是以空间和资源的形式存在的。

如果这样来分析,则发展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不是错误的?是不是不可取的,是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是又在重复4百年前的发展模式。400年前,明朝在全球的经济发展最快,物质生产最丰富,欧洲的黄金白银流向了东方,然而,中国的生存空间没有增加;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却实现了生存空间的巨大增加,摧毁了东方文明。我们现在是不是又在重复祖先的道路。

而西方人的发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同样是追求发展,为什么西方人的发展模式走上自由、富强、民主?西方国家一个一个的粉墨登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实施了这样的发展模式,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发展到现代化的国家,为什么西方人的发展控制了全球。西方文明的发展与我们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区别?

西方列强发展工业化,不仅是增加了西方人的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伴随这种发展,是他们殖民了全球、殖民了东方。他们发展的结果,就是西方人迅速占领了适宜生存的空间,实现了空间的增加。他们瓜分了全球,实施西方文明生存空间的快速增加。突出的表现,就是欧洲人,实施了人口输出,抢占了很多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形成了很多新的国家。这些国家就包括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白色人种向南美、以及非洲的大量的人口输出。而这种生存空间的增加是这个是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成就,实现了空间的突破。所以,他们的发展不仅增加的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空间、资源与环境。这使他们不仅增加了森林、水、土地,也保护了他们的教堂、宫殿与乡村,进而也就保留了他们文明。

他们的传统被保留了,他们古建筑被保留了,他们的乡村文化被保留了,他们基督教被传播的更远了,他们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被传播了。他们的空间得以拓展,他们的生存条件得改善,他们的山更绿,他们的水更蓝了,他们的土壤更干净了。他们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就是空间增加,并且形成维持这个生存空间的巨大条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为他们提供资源性产品。

难道发展经济,增加GDP的道路是不对的吗? 从东西方发展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也辉煌过,中国辉煌的发展与西方发展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辉煌发展是以传统的内涵式发展,所谓内涵式的发展,是在中国空间上的重组过程。中国的发展似乎寻着这样的路径:财富增加-土地集中-流民增加,然而生存空间不变,导致结果就是一会儿穷人变成富人,一会儿富人变成穷人。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政权更替的循环模式,这是中国发展的结果,周期性的循环。中国发展的特点是,在生存空间未显著增加的基础上的,财富重新分配过程。越是财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越突出。这种发展,未能引领整体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升。因此,就必须进行革命、毁灭性的颠覆。阶层的轮换,也就不能形成所谓的西方贵族,不能实现所谓的西方的自由,以及所谓的西方民主。

因此,这种模式的发展,如果不能增加生存空间,再多的GDP也是没有意义。如果不能有效的增加空间资源的供给,只能导致更多国内矛盾的激化。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一直未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GDP的增加不能解决这种贫富分化的状态,不能有效的解决空间的问题。而生存空间无法增加,就导致了冲突的发生。因此,中国历史就是掉进这种循环之中。“耕者有其田“”、“均田地”“苟富贵,勿相忘”,成为一次次政权更替的动力。

特别是清朝以来,未能实现空间的增加,相反,空间被西方列强瓜分了,中国人的生存空间更少了。导致了内部矛盾不是被弱化,而是不断激化与增加。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的战争,西方列强使中国的生存空间更加稀缺,而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都错误的认为,要暂时屈服国外,打击压制内部,而不是缓解矛盾,其结果是错误的认识了国内矛盾,乃至错误的认识到东西方两个阵营转变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而只有毛主席,清醒的认识到,政权的根本是内部矛盾,内部的空间分配不均导致的结果,只有寻这条道理,就能江山易主,要江山易主,就必须唤起民族精神,矛头对准西方列强,特别是日本、美国乃至苏联。并通过发展战争性经济、自给性经济,才能摆脱被世界列强宰割的命运,才能独立于世界之林。所以,发展的任务在于空间的强大,乃至空间的得到与空间的拓展。空间在哪里?在亚、非、拉等患难兄弟。

所以,毛主席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他坚持的是一条民族主义的发展模式,一种致力于形成自己掌握尖端技术武器的模式、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所以,毛主席致力于内部两个空间的发展。一个空间是城,一个空间是乡土,两个空间是均衡的。这种以整体提升生存空间的发展模式,消灭以财富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建立以均衡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发展结果是中国民族凝聚力显著提升,中国的战斗能力显著增加。那个时代,中国两次挫败美国,打败苏联、印度。毛的时代是战斗力的经济得到强大的发展,而财富的经济属性显著的弱化了。红色中国曾令西方列强害怕、胆战心惊。但是,山河健康、生态安全、文化发达,只是民众物质财富匮乏,但江山稳固。

而现在的中国,尽管经济发达,但生存空间未能增加,而且山河破碎、生态灾难。人们整体的空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变好了,而是变差了,变得不是均衡了,而是极为不均衡,问题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GDP的增加,并未增加有效空间,导致的是空间的减少,空间的恶化。这也是富人移民海外,中国人在世界买房、购物、消费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发展换来的纸上富贵,因此,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没有改变,也就是100年前的世界空间格局未改变。

我们目前的发展未能改变500年前地理大发现导致东西方的空间格局。中国现在的矛盾比以前更加艰巨。融入到世界格局之中,如何增加发展空间的矛盾,与中国内部空间恶化和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异常艰巨。既要拓展空间,又要调整空间不均衡问题。

而只有寻求空间的突破,才能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改变GDP的发展模式。因此,中国只有实现了南海的突破、亚洲的突破、一带一路的突破,才能实现整体东方空间的突破。没有这些突破,我们的发展只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复。